分享行業排行榜和行業知識
膜分離技術是誰發明的本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膜分離技術實現了工業化。首先出現的分離膜是超過濾膜,人們常稱為UF膜、微過濾膜,一般稱為MF膜、反滲透膜,一般人們稱之為RO膜,以后又開發了很多品種的分離膜。實際上,高分子膜的分離功能早在250年前就已發現。阿布勒納爾克特最早于1748年發現水能自然擴散到裝有酒精溶液的豬膀胱內,首次揭示了膜分離現象。1846年申拜因第一次次制成第一張人工合成膜——硝化纖維素膜,并在以后的一個多世紀,以硝化纖維素和醋酸纖維素為代表的纖維素酯膜一直占統治地位。1918年齊格芒提出了微孔濾膜的制造方法及應用,阿爾登納等多人的系列研究,揭示了微孔濾膜的微觀結構。1925年在德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濾膜公司,直到目前還在經營中。微孔濾膜的世界銷售量,在所有合成膜中居第一位,并
現在大家都十分的注意環保,尤其對于水保護得比較嚴格,那么什么樣的水是產生了污染的水了,水污染常規的分析指標有哪些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臭味是水污染比較常見的一種現像,清潔干凈的水是沒有氣味的,而受到了污染的水一般都會產生臭味。2.其次要看看水溫有沒有變化,水溫升高,一般也說明水受到了污染。3.水的渾濁度也是判斷水是否受到污染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指標,一般來說,水中的渾濁一般是由于泥土,有機物,微生物等物質造成的,如果水的渾濁度比較高,就可以說明水體可能受到了膠體物質的污染。4.PH值,水的PH值一般為7,也就是中性的,如果不是7,清潔的天然的水一般的PH值為6.5到8.5這個范圍里面,超出了這個范圍,不管是大于7,還是PH值小于7,都說明水體受到了污染了。5.水是否受到污染,還可以看看水
什么是廢水的生物處理法污水的生物處理法是利用污水中微生物的自身新陳代謝功能,從而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并轉化為穩定無機物的一種處理技術。廢水的生物處理法可以降低以BOD、COD等所表示的有機物的濃度,從而得到清凈的水,還可以冬量減少產生的污泥量,可以除掉氮磷等營養鹽類。生物處理法是利用生物,也就是利于細菌或是原生動植物等的代謝作用來處理各種工業、生活污水,使其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又分為好氣生物處理法和厭氣生物處理法兩種類型。好氣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在有機污水中,可以不斷地注入空氣進行曝氣,使污水中的好氣細菌大量繁殖,生成污泥狀的絮凝物,這種絮凝物就是活性污泥,然后在處理污水時,再混入這些活
什么是廢水的化學處理法?化學處埋法主要是利用化學反應和分離等作用;除去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一般來說廢水的化學處理法有以下幾種:1.中和法廢水處理法:對于低濃度的酸堿廢水,如果已經沒有了利用價值,可以利于酸與堿中和調整廢水pH值達到中性排放??梢栽谝恍┧嵝詮U水中,采用中和劑比如石灰、電石碴、石灰石、苛性納等進行中和,石灰可以制成乳液濕投;石灰石可粉碎細粒干投。其特點是可處理任何性質、任何濃度的酸性廢水,投加石灰對廢水雜質有著一定的凝聚作用。堿性廢水常采用的中和劑有硫酸、鹽酸、硝酸以及煙道氣等。過濾中和:可以采用粒狀石灰石、大理石或是白云石作為濾料,進行中和過濾。中和硫酸時,一般可以采用白云石濾料。酸堿廢水相互中和:酸堿廢水相互中和是一種比較簡單又經濟的辦法。
什么是有機污水有機污水一般就是指的含有有機物的污水,有機污水中一般包括生物可降解的有機廢水。也就是經過好氧生物分解后,能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硝酸和硫酸鹽等穩定物質;或是經過厭氧生物分解后,能產生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氣體的污水。有機污水中的有機物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業生產廢水。有污染物在生物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所以稱為需氧污染物。地面水對有機物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如進入水體的有機污染物過多,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則水體將會出現缺氧現象。當溶解氧長期處于4一5毫克/升以下時,一般的魚類就不能生存;當溶解氧完全消失時,有機物將轉入厭氧生物分解,所產生的硫化氫、甲烷等有毒氣體,使水生動植物大堵死亡,而且水色黑濁,發出刺鼻的惡臭,會嚴重的影響環境。惡臭就是一種難聞的臭味,惡臭能夠剌
除了純水以后,水中是有著很多的雜質的,比如泥沙,各種酸堿等,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水中的雜質有哪些?水中的雜水中之雜質可分為以下幾大類:一.氣體,水中的各種氣體在水內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但是大多數的氣體都可以溶解在水中,其中又以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較高;其他的氣體比如氧、氮和硫化氫等都可以溶解在水里。1.氧是比較活潑的元素,氧比較容易與其他種物質化合,例如如各種金屬的銹蝕,就是與氧發生了氧化反應,在工業上常因水中含有氧而使得機器零件損壞。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呈弱酸性,對于水管等均有著銹蝕作用。3.硫化氫是由有機質腐敗后所生成的一種酸性物質,硫化氫對于普通金屬具有銹蝕的害處,對多數化學藥品發生反應,生成有色的沉淀,所以在化學工業用水中,應設法將硫化氫除去。4.氨在水中的含有量比較微小,但是氨是由于蛋白質
水的處理方法水的處理方法可分為物理方法與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有沉淀法、過濾未能等,化學方法則多是利用化學反應或是依據離子交換原理而將鈣、鎂等分離的軟化方法,也有應用混合法的,如凝聚法等。1.沉淀法,水中含有懸浮體,經過相當時間的靜質,就會容易發生沉淀聚集于底部,這樣就可以將水澄清。懸浮體之沉淀與其比重及形狀有關,而水的溫度、粘度等也有著重要影響。砂與粘土的微粒,其比重約在2左右,如改變其流速時就會發生沉淀。通常所用之沉淀池,有兩種不同的方法:其一是連續水流法,第二種是間斷式,連續水流法是將水流速度降至極低,然后經過一個或數個水池,每池之間有隔壁,如此懸浮物逐漸沉淀,為將水澄淸,注入蓄水庫內,經較長的時間使其懸浮物進一步沉淀。2.過濾法,就是當水經過各種多孔性物質,如焦炭、木炭、砂礫、碎石英
酸堿廢水對環境是十分有害的,那么常見的酸堿廢水有哪些了,下面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酸堿廢水的危害和治理方法。1.酸性廢水酸性廢水是指那些含有某種酸類、pH值低于6的廢水,酸性廢水可以根據含酸種類和濃度的不同,又可以將酸性廢水分為無機酸廢水和有機酸廢水,強酸性廢水和弱酸性廢水,單元酸廢水和多元酸廢水,低濃度酸性廢水和高濃度酸性廢水。一般來說,通常的酸性廢水,除含有某種酸外,一般還會含有重金屬離子及其鹽類等有害物質。酸性廢水的來源很廣,主要有礦山排水、濕法冶金產生的酸性廢水、軋鋼產生的酸性廢水、鋼材與有色金屬的表面酸處理產生的酸性廢水、化工產生的酸性廢水、制酸產生的酸性廢水、制藥產生的酸性廢水、染料產生的酸性廢水、電解產生的酸性廢水、電鍍產生的酸性廢水、人造纖維產生的酸性廢水等工業部門生產過程中排放的
離子交換樹脂的使用與貯藏離子交換樹脂含有一定的水分子。在貯藏和使用時應保持一定的溫變,并避免過于濕潤或干燥,過冷或過熱的反復變化以及日光的直接照射,否則,離子交換樹脂的機械強度將會下降。當發現樹脂干枯脫水時,不要用清水浸泡,這樣會造成急劇膨脹,使樹脂破碎。遇到這種情況,可先在飽和氯化鈉溶液中沒泡,再逐步稀釋鹽水液,然后再沒泡于蒸煮過的水中。一般應在5?40攝氏度的溫度范圍內保存,并注意不要長時間地與高濃度強氧化劑接觸。對于新的離子交換科脂來說,比較理想的交換溫度約為30攝氏度。陽離子交換樹脂在80攝氏度以下使用時是穩定的;陰離子交換樹脂在40攝氏度以下使用時是穩定的。中性鹽型樹脂比游離酸型或堿型樹脂穩定。一般的鹽型樹脂可以在沸水中使用,而當游離酸型陽離子交換樹脂超過80攝氏度或游離減型
對新離子交換樹脂的預處理首先應根據實驗所需要的樹脂粒徑進行篩選,然后用約為樹脂體積2?3倍的飽和氯化鈉溶液沒泡18?20小時以上,用純水洗凈后,用2?5%的鹽酸溶液除去鐵,直到流出液與硫氰酸銨沒有反應時,再用2?5%的氫氧化鈉溶液處理,使濾液內的高錳酸鉀氧化值達到恒定。此時,若為陽離子交換樹脂,則用水洗滌至微堿性后,再用2?5%的鹽酸溶液處理,將其轉為型,最后用蒸餾水洗至無Cl-時為止;若為陰離子交換樹臘,其處理方法與上述程序基本相同,只是在樹臘用氫氧化鈉處理轉變成OH_型后,就可以直接用水洗至中性,無需再用鹽酸溶液處理轉型。